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梵谷在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疗养院完成〈星夜〉(Starry Night),柏树与星空的位置都证实与梵谷病房向外望去的景色一致。

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2张

2022年4月,设计美学部落客在AI绘图工具Disco Diffusion程式敲下“星空下的向日葵花海”字句,一幅幅融合〈星夜〉、〈向日葵〉风格的画作在AI雕琢下产生,仿佛梵谷复活。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3张

无门槛的AI工具

AI画作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让人惊讶,充满视觉冲击力很难想像是AI几小时就完成,更重要的是,AI绘画工具Disco Diffusion甚至不需使用者有任何AI知识,仅需输入几段描述文字,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就会以演算法生成。

Disco Diffusion是艺术家Somnai设计,程式背后是CLIP人工智慧图像生成技术,在Google Colab(云端笔电环境)运行,使用者不需有性能强劲的设备,只要网络稳定就能使用AI绘画工具。

想快速使用Disco Diffusion,掌握基本三步骤就可以。首先是以科学方式打开程式,点击代码执行程式“全部运行”,完成就能得到预设参数范例图,确保网络环境稳定及程式运行无误。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4张

第二步就是设置生成图像的基本参数,掌握三参数即可满足初步使用需求。页面滑至“3. Settings”处点击,“batch_name”代表生成图片的文件夹名称;“width_height”代表生成图像尺寸,数值必须为64的倍数,数值越大生成图片所需时间越长;“4. Diffuse!”处找到“n_batches”,代表最终生成图片数量。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5张

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6张

第三部最关键,就是描述想生成的画作。打开程式“Prompts”(描述词),初始页面预设描述词为“A beautiful painting of a singular lighthouse,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tumultuous sea of blood by greg rutkowski and thomas kinkade, Trending on artstation.”、“yellow color scheme”。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7张

整个画作描述词可拆解为五个维度理解──画种描述、内容描述、画家描述、参考渲染方式、颜色描述。

  • 画种描述:A beautiful painting of
  • 内容描述:a singular lighthouse,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tumultuous sea of blood
  • 画家描述:by greg rutkowski and thomas kinkade
  • 参考渲染方式:Trending on artstation(CG艺术家社群)
  • 颜色描述:yellow color scheme

透过AI画作五维度描述词,就能靠下面描述词得到让人惊叹的画作:“A beautiful painting of a starry night ,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sunflower sea by James Gurney , Trending on artstation.”、“yellow color scheme”(黑色字体标出与预设描述词的差异)。

基础掌握Disco Diffusion,参数无误下,仅需靠程式预设描述段落,变更关键词,就能获得数张AI画作。上述五类描述对AI创造的作品风格有巨大影响。

有网友希望用Disco Diffusion呈现上海封城,用“上海”和“抗原”当描述词。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8张

(Source:Annabelle_Salvatore)

还有混搭穿越时空元素,将未来神话“三体”与过去神话“封神演义”融合。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9张

(Source:White_Mustang11)

不得不承认,AI赋予Disco Diffusion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确实让人惊讶,相对早期AI绘图工具是云泥之别,隐约绘画领域AI似乎一只脚已跨越门槛,进入人类独有的艺术创造力领域。

AI让我们失业或早点下班?

面对不断降低的绘画门槛及演算法愈强大的AI,Disco Diffusion的出现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有多少人对强大创造力赞不绝口,就有多少人担心工作被AI绘画工具取代。社群媒体不少人表示已用Disco Diffusion作画,取代找外包画师。

AI是否将取代人类是老生常谈话题,Disco Diffusion绘画领域的实际应用,其实有不少缺点。目前Disco Diffusion对部分描述语辨识还不够准确,有网友输入宫崎骏,结果AI将宫崎骏老爷爷头像加入画,让人头冒三条线。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10张

(Source:JZ_打个比方)

Disco Diffusion人像创作有时也很怪异,如下图脸部诡异重叠的神仙。演算法鬼斧神工,AI 画作的神来之笔 AI与大数据 图11张

(Source:Tiny_Radi)

不少艺术界人士表示Disco Diffusion细节常出现不符整体逻辑的元素,如需商用,仍得具备一定绘画功力的人调整过。

当然Disco Diffusion还有种种缺点故无法取代画师,但AI每分每秒都在进步,Disco Diffusion下一版、下下版,或新出现MIDI Diffusion、CAOMEI Diffusion等AI程式,逐渐改善描述词辨识不足、人像掉San值、细节诡异等问题后,那时人类该如何?

早在AI出现前,就有先贤对绘画未来存疑,后来乃至对创作者主体性都持悲观态度。1839年,法国沙龙宠儿保罗德拉罗什首次看到摄影印刷品后高喊“绘画已死!”1935年,英国地区美术馆馆长肯尼斯克拉克发文在《听众》杂志疾呼绘画艺术可能没有未来;1976年哲学家罗兰‧巴特更直接宣布“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

作者是历史的产物。罗兰‧巴特看来:“一件事一经叙述……声音就会失去起因,作者就步入死亡。”“文本是由各种引证组成的织物,来自文化成千上万个源点”、“只不过是包罗万象的字典,其他所有字都只能借助其他字解释,且如此下去永无止境”、“一个文本是由多种写作构成,写作源自多种文化并相互对话、相互滑稽模仿和相互争执”。

米歇尔‧傅柯更指出甚至“作者”两个字为文本来说在不同社会背景、话语背景的意义也完全不同,《礼记‧乐记》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者”意为创始之人;《论语‧宪问》言:“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作者”意为隐士;《史记‧平准书》记载:“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作者”意为工匠。“作者”本身意义也是不断消解构建。

如果文学、艺术画作创造者的“作者”早已“死亡”,后来者的AI又如何逃脱?一切创作都不能离开所处的话语、社会、文明而有意义,即便那个“作者”是AI。

AI画作有意义吗?

如何评估艺术作品?通常是分析艺术形式。如画作形式与构图、材料与技巧、线条、色彩、色相、肌理、空间、体块与体量、透视与短缩、比例与大小等。

上述判定标准又离不开历史,如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19世纪后期则逐渐出现丙烯颜料,不同颜料决定画作表现方式和绘画手法,无法将万年前壁画与近现代街头涂鸦艺术以同角度评量。

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物质证据、文献证据、直观证据、风格证据)、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主题、作者、委托人(作者有偿作画和作者个人创作,画作目的和含义或不同)等元素都很重要。

《加德纳艺术通史》前言说:“继续关注风格、时间顺序、图像志与技巧同时,我们……更关注作品功能与背景。考察作品时,我们会考虑生产的社会,生产的时代──目的与含义……我们致力将艺术艺术与建筑历史、政Z与社会背景结合。因此,我们常将绘画、雕塑、建筑和所谓次要艺术一起处理,强调它们如何共同反映一个文化的传统与抱负,而不是当成独立截然不同的媒介处理。”

AI历史靠人,AI画作的色彩、结构、风格笔触也皆来自浩瀚的人类艺术史,愈感AI创作的强大,便会愈惊讶于人类艺术史上无数天才艺术家的创作。

(本文由 品玩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