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西班牙那球出界没,科技说了算?AI、VAR、门线技术三位老大哥监控中

日本对西班牙那球出界没,科技说了算?AI、VAR、门线技术三位老大哥监控中

世界杯如火如荼地开打,足球为地球上最多人热衷的赛事之一,任何得分失分都兹事体大。为了减少裁判失误、克服人类双眼所能及的的视野极限,科技终于介入了足球赛事。透过科技的运用,协助裁判更有效地掌握场上状况,强化执法精准度,一场仿佛电影《全民公敌》的低配版的全面监控正悄悄在球场上进行。

1986年,阿根廷球员马拉度纳(Diego Maradona)的“上帝之手”事件,争论多年,一度引起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紧张气氛,奈何裁判没看清。直至多年之后,马拉度纳本人受访时承认是“手球”才尘埃落定。

▲ 队友传出一记高吊球后,马拉度纳在空中偷偷用左手把球给送进球门,但裁判仍判定这球成功得分。

此外,在广大的足球赛场上,各种违规、演戏、难以判断的进球也不断上演,裁判有多少眼睛都不够用。为了减少这些争议,科技终于开始介入赛事,引进科学技术,协助裁判更有效率地掌握场上状况,强化执法精准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球门线技术(Goal-Line Technology)与影像辅助裁判(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皆已成为大型赛事中的抓漏机器。今年卡达世界杯更加入最新AI技术,让判断更加精准。

“我进去了,我又出来了”幽灵球判定争议大

误将球踢进自家球门的“乌龙球”,白白送对手分数虽让人哭笑不得,但乍看像踢进球门了,但其实没过门线的“幽灵球”,才真正令人气恼。

历史上几颗着名的“幽灵球”都影响甚远,像是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对决西德,上半场加时赛英格兰前锋靴斯(Sir Geoff Hurst)一踢,球射中门楣落地弹出,裁判判定该进球有效,英格兰凭藉这球成功反超,最终加时后以4:2击败西德。29年后,透过电脑技术分析才证实了当时为误判,但一切也都晚了。

直至2010年,世界杯十六强赛事,同样是英格兰对上德国,上半场结束前,英格兰林柏特(Frank James Lampard)从禁区远射一球,同样击中门楣落地弹出,但被判定为未进球。这场比赛最终为英国饮恨落败,该球还被足球迷们笑称为“还债”。

▲ 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对西德,英格兰前锋靴斯的射门是否为有效进球引发争议。

此外,2018年世界杯,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外围赛中,巴拿马对上哥斯大黎加,也同样出现幽灵球。不只让巴拿马成功挺进小组赛,也连带让美国在外围赛中宣告出局。

虽然整体来说,幽灵球出现的频率也不算多,但每有出现就让人捶心肝。因此做为辅助的门线技术也应运而生。2012年,克服各种对准确率质疑的声音,国际足球协会(FIFA)最终还是妥协,全票通过决议,将此项技术运用于正式比赛中。

场上的魔鬼克星,专抓幽灵球

门线技术(Goal-Line Technology)简单说就是在球上植入晶片,并在禁区下与球门线加装感应缆线,当球进入球门时,感应器便会将球的位置讯号传送给球场周围的接收器,再透过官方处理器计算是否通过球门线,确认得分便会向裁判配戴的专用智能表发送入球讯息,直接了当的显示“GOAL”字样。所有运算只在几微秒之间,不会影响比赛节奏,并且能做为裁判的第三只眼,协助做出更精准的执法。

2014年,巴西世界杯分组赛E组,法国对决宏都拉斯,下半场法国球员本泽马(Karim Benzema)于禁区出脚,球击中门柱内侧,打到宏都拉斯门将巴利亚达雷斯左手并弹向球门,虽说门将迅速将球捞出,但依据门线技术所显示,球已经通过了门线,并将此项判定结果传到裁判手表中,这帐当然记在宏都拉斯身上。这球不仅让本泽马表演了一出漂亮的帽子戏法,也成为世界杯史上第一个透过门线技术而非裁判所判断的进球。

▲ 本届世界杯用球内部安装了3D感测器(3D sensor),因此需要充电。图为充电中足球。

人眼不够用,科技天眼来加持

除了门线技术,还有一种更花钱的影像辅助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简称VAR),又称“鹰眼”。简单来说就是在球场周围设置多个高速摄影机,以多角度捕捉球员动作并且纪录分析。当有争议时,即可调出画面回放,协助裁判判断。

国际足球协会于2018年批准使用,自此开始,每当赛事遇有争议,我们就可以看到,主裁判双手在空中画个大方框,然后跑到场外,这就表示他要去看回放。

不过此举确实会干扰比赛节奏,因此最初也是充满争议。为了避免动不动就要跑去场外看回放,导致比赛时程延到天荒地老,是否要看回放将是由主裁判决定,而非强制。

目前只有针对“进球是否有效”、“是否该判罚十二码”、“直接红牌”、“错误确认身份”四种状况可以调阅。例如,今年(2022)世界杯小组赛中伊朗对战威尔斯,比赛陷入僵局时,威尔斯门将亨尼西(Wayne Hennessey)下半场伤停时间于禁区外阻挡对手单刀进攻,本来遭裁判判黄牌,后来因VAR介入而改判红牌出场,成为本届第一个领红牌的选手,也让威尔斯陷入球员10打11的困境,最终被伊朗破防,于比赛结束前一分钟连进两球,威尔斯含恨以二比零败给伊朗。

此外,12月2日,本届世界杯E组的赛事,日本对上西班牙,球赛第51分钟时,日本边锋三笘薰将看似冲出边线的球捞回,负角度出脚,回传田中碧,进而成功射破西班牙大门。然而球当下是否出界引来众多讨论,无论裁判、边审、看直播的球迷,甚至三笘薰本人都无法判断。

在经过VAR计算后,认定球体并未完全越过边线,根据规定并不算出界,因此判定进球。这也让日本队最终以2:1击败西班牙,顺利晋级16强。

但这争议的一球迅速成为网络热议,引发了针对VAR、AI技术的各种讨论。甚至有日本网友模拟计算,球体应有1.88毫米在边线上,可这“1.88毫米的奇迹”注定成为永恒的悬案,或网络迷因。

AI加入抓越位,球员演戏要小心

此外,大家是否觉得这次世界杯遭判“越位”的比例变高了呢?这是因为继门线技术、VAR后,FIFA宣布2022世界杯引入由AI摄影机与感应器组成的半自动越位裁判技术。

12支关注摄影镜头关注装有感应器的官方比赛用球,同时AI会透过学习,搜集场上球员身上高达29个资料点,并持续将数据传送到VAR系统。当发生越位时,系统会将补捉的数据回传赛事人员,提供裁判参考。此外还能重建球员立体动态,做为更清楚的判断依据。

然而,说到足球场上的AI,可能有些人会想起2020年苏格兰足球联赛中,场边主要用来记录赛事的AI摄影机,把光头裁判的头当成球,追着拍了九十分钟的事情。

但AI技术一日千里,加上本次足球中安装了感应器,准确度大增,也成为这次赛事一大利器。例如本次小组赛葡萄牙对乌拉圭的比赛中,“C 罗”罗纳度(CristianoRonaldo)于54分钟左右的空气头槌,便是AI科技上场的时候了。

当神明来助攻,科技也乱了阵

科技执法如虎添翼,但人有失手,马有乱蹄,高科技也有出包的时刻。

2019年英超联赛,阿斯顿维拉(Aston Villa)对雪菲尔联(Sheffield United)的赛事中,阿斯顿维拉的门将判断落点失误将球抱入怀中,一时失去重心,又被回防的队友撞倒,虽说抓着门柱,但还是连人带球倒在门线内。观众们都清楚看见他人球都挂在门内,但因裁判视线被遮挡,当下也仅比着手表,表示并未显示“GOAL”字样,加上鹰眼七个摄影镜头全被挡住无法分辨,最终还是判断未入球,阿斯顿维拉因此成功晋级。这也成为英超引入门线技术与VAR后首次的严重失误。

虽说透过科技辅助能够让裁判获得更多资讯、协助判断,但科技虽能减少误判,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判断与观测仍有极限,尚无法称百分之百准确。不过,我们也不用急着因为偶为之的失误而完全否定科技的介入,毕竟以整体比例来说,现代科技确实大幅提高了判断的精准度。

(本文由 地球图辑队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Tasnim News Agency,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