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部门使用生成式 AI,九大指引草案出炉

▼
生成式 AI 热潮衍生伦理法治风险,国科会 18 日公布公部门使用参考指引草案九点内容,包括明定制作机密文书应由业务承办人亲自撰写,禁止使用生成式 AI,也不得向生成式 AI 询问可能涉及机密业务的问题,或搜集、处理个资。
AI(人工智慧)浪潮来势汹汹,相关应用发展迅速,国科会主委吴政忠曾坦言,当ChatGPT等生成式AI走入民众日常,将对人文社会产生相当大影响,确实需布局相关法规、指引。
吴政忠日前指出,AI基本法持续在布局、研议当中,“公务机关使用生成式AI参考指引”会先释出,提供公部门方针准则。
根据国科会18日在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发布的“行政院及所属机关(构)使用生成式AI参考指引”草案,各机关得视使用生成式AI的业务需求,参酌参考指引,另订使用规范或内控管理措施。
国科会指出,因AI发展日新月异,后续将观察全球AI发展趋势与因应作为,及各机关于人工智慧应用推动情形,持续滚动修正参考指引。
现阶段释出的草案共九点指引,首先,明定生成式AI产出资讯,仍需业务承办人就其风险进行客观且专业的最终判断,不得取代业务承办人自主思维、创造力及人际互动。
再者,制作机密文书应由业务承办人亲自撰写,禁止使用生成式AI。所谓“机密文书”,为行政院“文书处理手册”所定的地区机密文书及一般公务机密文书。
第三,草案指出,公务机关业务承办人不得向生成式AI提供涉及公务应保密、个人及未经机关同意公开的资料,也不得向生成式AI询问可能涉及机密业务的问题,或运用生成式AI搜集、处理个资。
第四,草案明定,各机关不可完全信任生成式AI产出的资讯,也不得以未经确认的产出内容,直接作成行政行为、或作为公务决策的唯一依据;第五,各机关使用生成式AI作为执行业务或提供服务辅助工具时,也应适当揭露。
第六,使用生成式AI应遵守资通安全、个人资料保护、着作权与相关资讯使用规定,并注意其侵害智慧财产权与人格权的可能性。各机关得依使用生成式AI的设备及业务性质,订定使用规范或内控管理措施。
第七,各机关应就所办采购事项,要求得标的法人、团体或个人注意这一参考指引,并遵守各该机关所订定的规范或内控管理措施。
第八,公营事业机构、公立学校、行政法人及官方捐助的财团法人使用生成式AI,得准用此参考指引。
第九,行政院及所属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得参照参考指引,另订各该机关使用生成式AI规范。
(作者:张瑷;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