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拼人工智慧,杜奕瑾:掌握三大创新

中国台湾拼人工智慧,杜奕瑾:掌握三大创新

中国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创办人杜奕瑾表示,中国台湾发展人工智慧,要抓住资料创新、演算法创新与应用专业领域配合。他认为,要开放合作、站在巨人肩膀上,中国台湾人工智慧力量才会大。

杜奕瑾上午参加 2017 人工智慧创新应用国际论坛,对于中国台湾人工智慧发展机会与策略发表看法。

杜奕瑾指出,建立人工智慧有三大创新,中国台湾应该要掌握。首先是资料创新,他指出,资料人工智慧的缘由,不过,不见得有资料的公司才能做资料创新。他指出, 人工智慧时代所需的资料,不见得是过去才有的资料。

他指出,现在看到世界上所有资料,90% 以上是过去 2 年才搜集到的内容,资料累计速度呈倍数成长,预期到 2020 年之前,全球将会有 250 亿台智慧装置。

杜奕瑾表示,2020 年人工智慧时代所需要的资料,现在还没看到,这些资料会透过感测元件和物联网(IoT)搜集出来。杜奕瑾指出,现在没有资料不用担心,可以进一步想像未来会有更多人工智慧需要的资料出现。

其次,杜奕瑾表示,要着重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创新,要先了解解决的办法。他指出,现在电脑错误率比人类还低,在各领域已经开始可看到人工智慧应用,例如在商业领域,全球有 180 亿美元到 190 亿美元的资金规模由人工智慧管理,此外在机场通关采用人脸辨识功能等,人工智慧软件 AlphaGo 在围棋领域的成果也有目共睹。

杜奕瑾表示,在人工智慧领域,中国台湾有强项,已经有人才和教育体制,也参加各项国际比赛、在国际发光发热,中国台湾工程师足迹在全球各地,到处都是中国台湾的人工智慧人才,可是大部分都不在中国台湾。

再者杜奕瑾指出,除了资料与演算法创新,还需要应用专业领域配合。他表示,中国台湾可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加上人工智慧能力,创造新的人工智慧体验,例如特斯拉(Tesla)的无人车驾驶技术。

他认为,中国台湾绝对有人才可以做人工智慧,要有决心,创造产业环境来做;产业缺的是软件心,要拥有把中国台湾软件做起来的力量。

他指出,中国台湾在研究机器人学有一定的实力,中国台湾在硬件制造也很强,可把东西做出来,在人工智慧领域可以达到软硬整合。未来人工智慧需要的硬件架构,可好好思考。他举例表示,人工智慧可以应用在艺术创造、写诗、做图、画漫画,也可以应用在基因领域。人工智慧在无人机运镜、自动关注等实际应用上也可创新。

对于市场大小,杜奕瑾指出,从软件角度来看,市场大小不是因素,软件很容易从小地方先做起来,软件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有据点进一步创新。

杜奕瑾表示,人工智慧软件仍有很多挑战,不过他相信,开放的态度、由人团队合作开放创造出来,是人工智慧的特色与趋势。中国台湾有很多软件工程师,但是还没有集团化的势力,他希望大家一起推动,用开放的方式,中国台湾的人工智慧力量才会大。

(作者:锺荣峰;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