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西班牙那球出界没,科技说了算?AI、VAR、门线技术三位老大哥监控中
▼
世界杯如火如荼地开打,足球为地球上最多人热衷的赛事之一,任何得分失分都兹事体大。为了减少裁判失误、克服人类双眼所能及的的视野极限,科技终于介入了足球赛事。透过科技的运用,协助裁判更有效地掌握场上状况,强化执法精准度,一场仿佛电影《全民公敌》的低配版的全面监控正悄悄在球场上进行。
1986年,阿根廷球员马拉度纳(Diego Maradona)的“上帝之手”事件,争论多年,一度引起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紧张气氛,奈何裁判没看清。直至多年之后,马拉度纳本人受访时承认是“手球”才尘埃落定。
▲ 队友传出一记高吊球后,马拉度纳在空中偷偷用左手把球给送进球门,但裁判仍判定这球成功得分。
此外,在广大的足球赛场上,各种违规、演戏、难以判断的进球也不断上演,裁判有多少眼睛都不够用。为了减少这些争议,科技终于开始介入赛事,引进科学技术,协助裁判更有效率地掌握场上状况,强化执法精准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球门线技术(Goal-Line Technology)与影像辅助裁判(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皆已成为大型赛事中的抓漏机器。今年卡达世界杯更加入最新AI技术,让判断更加精准。
“我进去了,我又出来了”幽灵球判定争议大
误将球踢进自家球门的“乌龙球”,白白送对手分数虽让人哭笑不得,但乍看像踢进球门了,但其实没过门线的“幽灵球”,才真正令人气恼。
历史上几颗着名的“幽灵球”都影响甚远,像是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对决西德,上半场加时赛英格兰前锋靴斯(Sir Geoff Hurst)一踢,球射中门楣落地弹出,裁判判定该进球有效,英格兰凭藉这球成功反超,最终加时后以4:2击败西德。29年后,透过电脑技术分析才证实了当时为误判,但一切也都晚了。
直至2010年,世界杯十六强赛事,同样是英格兰对上德国,上半场结束前,英格兰林柏特(Frank James Lampard)从禁区远射一球,同样击中门楣落地弹出,但被判定为未进球。这场比赛最终为英国饮恨落败,该球还被足球迷们笑称为“还债”。
▲ 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对西德,英格兰前锋靴斯的射门是否为有效进球引发争议。
此外,2018年世界杯,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外围赛中,巴拿马对上哥斯大黎加,也同样出现幽灵球。不只让巴拿马成功挺进小组赛,也连带让美国在外围赛中宣告出局。
虽然整体来说,幽灵球出现的频率也不算多,但每有出现就让人捶心肝。因此做为辅助的门线技术也应运而生。2012年,克服各种对准确率质疑的声音,国际足球协会(FIFA)最终还是妥协,全票通过决议,将此项技术运用于正式比赛中。
场上的魔鬼克星,专抓幽灵球
门线技术(Goal-Line Technology)简单说就是在球上植入晶片,并在禁区下与球门线加装感应缆线,当球进入球门时,感应器便会将球的位置讯号传送给球场周围的接收器,再透过官方处理器计算是否通过球门线,确认得分便会向裁判配戴的专用智能表发送入球讯息,直接了当的显示“GOAL”字样。所有运算只在几微秒之间,不会影响比赛节奏,并且能做为裁判的第三只眼,协助做出更精准的执法。
2014年,巴西世界杯分组赛E组,法国对决宏都拉斯,下半场法国球员本泽马(Karim Benzema)于禁区出脚,球击中门柱内侧,打到宏都拉斯门将巴利亚达雷斯左手并弹向球门,虽说门将迅速将球捞出,但依据门线技术所显示,球已经通过了门线,并将此项判定结果传到裁判手表中,这帐当然记在宏都拉斯身上。这球不仅让本泽马表演了一出漂亮的帽子戏法,也成为世界杯史上第一个透过门线技术而非裁判所判断的进球。
World Cup balls getting charged. They need to charge them because the ball has a 3D sensor inside to determine offsides. It’s also used in goal line technology. The offside tech is actually very cool. Each time the ball is kicked, the sensor immediately communicates with a – pic.twitter.com/R5YqairCV8
— The Cerebral (@OshioQuake) November 30, 2022
▲ 本届世界杯用球内部安装了3D感测器(3D sensor),因此需要充电。图为充电中足球。
人眼不够用,科技天眼来加持
除了门线技术,还有一种更花钱的影像辅助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简称VAR),又称“鹰眼”。简单来说就是在球场周围设置多个高速摄影机,以多角度捕捉球员动作并且纪录分析。当有争议时,即可调出画面回放,协助裁判判断。
国际足球协会于2018年批准使用,自此开始,每当赛事遇有争议,我们就可以看到,主裁判双手在空中画个大方框,然后跑到场外,这就表示他要去看回放。
不过此举确实会干扰比赛节奏,因此最初也是充满争议。为了避免动不动就要跑去场外看回放,导致比赛时程延到天荒地老,是否要看回放将是由主裁判决定,而非强制。
目前只有针对“进球是否有效”、“是否该判罚十二码”、“直接红牌”、“错误确认身份”四种状况可以调阅。例如,今年(2022)世界杯小组赛中伊朗对战威尔斯,比赛陷入僵局时,威尔斯门将亨尼西(Wayne Hennessey)下半场伤停时间于禁区外阻挡对手单刀进攻,本来遭裁判判黄牌,后来因VAR介入而改判红牌出场,成为本届第一个领红牌的选手,也让威尔斯陷入球员10打11的困境,最终被伊朗破防,于比赛结束前一分钟连进两球,威尔斯含恨以二比零败给伊朗。
此外,12月2日,本届世界杯E组的赛事,日本对上西班牙,球赛第51分钟时,日本边锋三笘薰将看似冲出边线的球捞回,负角度出脚,回传田中碧,进而成功射破西班牙大门。然而球当下是否出界引来众多讨论,无论裁判、边审、看直播的球迷,甚至三笘薰本人都无法判断。
Japan’s second goal in their 2-1 win over Spain was checked by VAR to determine if the ball had gone out of play.
The video match officials used the goal line camera images to check if the ball was still partially on the line or not. pic.twitter.com/RhN8meei6Q
— FIFA.com (@FIFAcom) December 2, 2022
在经过VAR计算后,认定球体并未完全越过边线,根据规定并不算出界,因此判定进球。这也让日本队最终以2:1击败西班牙,顺利晋级16强。
但这争议的一球迅速成为网络热议,引发了针对VAR、AI技术的各种讨论。甚至有日本网友模拟计算,球体应有1.88毫米在边线上,可这“1.88毫米的奇迹”注定成为永恒的悬案,或网络迷因。
Perception and angle are everything!!! pic.twitter.com/mzF7YXnQiX
— Nick Levett (@nlevett) December 1, 2022
AI加入抓越位,球员演戏要小心
此外,大家是否觉得这次世界杯遭判“越位”的比例变高了呢?这是因为继门线技术、VAR后,FIFA宣布2022世界杯引入由AI摄影机与感应器组成的半自动越位裁判技术。
12支关注摄影镜头关注装有感应器的官方比赛用球,同时AI会透过学习,搜集场上球员身上高达29个资料点,并持续将数据传送到VAR系统。当发生越位时,系统会将补捉的数据回传赛事人员,提供裁判参考。此外还能重建球员立体动态,做为更清楚的判断依据。
然而,说到足球场上的AI,可能有些人会想起2020年苏格兰足球联赛中,场边主要用来记录赛事的AI摄影机,把光头裁判的头当成球,追着拍了九十分钟的事情。
但AI技术一日千里,加上本次足球中安装了感应器,准确度大增,也成为这次赛事一大利器。例如本次小组赛葡萄牙对乌拉圭的比赛中,“C 罗”罗纳度(CristianoRonaldo)于54分钟左右的空气头槌,便是AI科技上场的时候了。
当神明来助攻,科技也乱了阵
科技执法如虎添翼,但人有失手,马有乱蹄,高科技也有出包的时刻。
2019年英超联赛,阿斯顿维拉(Aston Villa)对雪菲尔联(Sheffield United)的赛事中,阿斯顿维拉的门将判断落点失误将球抱入怀中,一时失去重心,又被回防的队友撞倒,虽说抓着门柱,但还是连人带球倒在门线内。观众们都清楚看见他人球都挂在门内,但因裁判视线被遮挡,当下也仅比着手表,表示并未显示“GOAL”字样,加上鹰眼七个摄影镜头全被挡住无法分辨,最终还是判断未入球,阿斯顿维拉因此成功晋级。这也成为英超引入门线技术与VAR后首次的严重失误。
虽说透过科技辅助能够让裁判获得更多资讯、协助判断,但科技虽能减少误判,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判断与观测仍有极限,尚无法称百分之百准确。不过,我们也不用急着因为偶为之的失误而完全否定科技的介入,毕竟以整体比例来说,现代科技确实大幅提高了判断的精准度。
- Semi-automated offside technology to be used at FIFA World Cup 2022
- 卡达世足/C罗骗到裁判!进球改判给队友 世界杯平队史纪录再等等
- For Its First ‘Wired World Cup’, FIFA Harnesses AI, Multiple Tracking Cameras, To Ensure Error-free Refereeing
- How is AI helping FIFA detect offsides?
(本文由 地球图辑队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Tasnim News Agency,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