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生成式AI商战第2回合!微软顶尖对决Google,亚马逊、Meta能上演神鬼大反扑?

AI如同新一代Internet,带来巨大破坏与机会,而ChatGPT好比当年的浏览器,让这一切普及到一般人手上,是改变的起点。
从技术开头,再来是商战接手,第1回合由OpenAI独领风骚。每一个愿意为使用付费的用户和企业,不断叠加进入抛物线成长,炒热话题、股价和关注。第2回合钟声刚敲下,要上去挑战的巨头都已戴好拳套热身完成,他们的出招策略是什么?谁会最后站在台上?
AI资源网》邀请你票选哪位巨头胜出?参与投票并订阅电子报的email帐号,就能收到《AI资源网》电子杂志一份!(投票活动连结于文末)

“世界正陷入一场疯狂投资、GPU采购和人才争夺战,兴奋情绪几乎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硅谷知名创投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在新近一份报告中描述生成式AI浪潮。

造浪者是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推出杀手级应用ChatGPT后,营业额从2022年的2亿美元飙涨到2023年的16亿美元,1年成长了700%,估值上看900亿美元,其背后的主要投资者微软(Microsoft)也抢先其他竞争对手布局AI商机。

一直到2024年,微软还在加大力道与OpenAI合作,研发更准确、自然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并在短短几个月内透过整合生成式AI技术,提升微软原有产品的竞争力,比如在Microsoft 365系列应用程式中导入聊天机器人Copilot。

Microsoft 365 Copilot

在AI商战中取得领先位置的微软力求变现,已于自家Microsoft 365导入聊天机器人Copilot。

图/ Microsoft

华尔街的投资者纷纷拍手叫好,微软的股价在2023年上涨55.6%,并在2024年1月下旬市值突破3兆美元,短暂超越苹果(Apple)独居全球最有价值企业龙头。相比之下,在这波AI浪潮落后的苹果,在1月中传出研发AI语音对话功能的Siri部门裁员。

由OpenAI推动的生成式AI商战第一回合,让它自己和微软都成了赢家,尤其是微软。原先更早投入研究AI的Google、亚马逊(Amazon)和Meta,在商业化的速度和成绩落后,正全力调整打算在第2回合追上。Google、亚马逊和Meta市值都超过1兆美元,3家公司都有足够实力影响战局。

“企业需要拥有大型语言模型,有即时、庞大的数据量,同时要有足够的GPU算力,才有资格继续参赛,”Google中国台湾前董事总经理简立峰指出,在过去1年间,可以看见几家强权出手反击。

简立峰

Google中国台湾前董事总经理简立峰。

图/ 摄影/侯俊伟

Google将旗下的人工智慧研究部门Brain与DeepMind合并,并在去年底推出原生多模态的 AI模型Gemini,想要后来居上。亚马逊除了研发自家模型,也投资40亿美元在开发语言模型的新创公司Anthropic身上,类似微软投资OpenAI,并通过打造模型云平台Bedrock,提供企业客户多种AI底层语言模型使用。Meta手上暂时没有好牌,干脆走开源策略,试图集众人之力,拱旗下的大型语言模型Llama成为另一个标准。

AI应用市场规模上看5千亿美元

2024年有资格参赛的玩家都完成暖身,生成式AI商战进入第二回合,究竟决胜点会在哪些地方?

新回合3大决胜点:模型、算力、商模

首先,针对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技术竞争会更加激烈,OpenAI可能在今年推出GPT-4.5(或GPT-5),比现有的GPT-4的能力再上升100到1,000倍;另一方面,Google展示的Gemini Ultra也号称能够打败GPT-4,计划在今年初上线。

一名专研AI领域的学者指出,“ChatGPT 目前在心占率(mind share)方面是领先的,假设再推出GPT-4.5、GPT-5的话会更不得了,它的文本处理、主题连贯性与回答精准度会再提升一个档次。”这是为什么 Google 要赶紧推出 Gemini 来稳住市场信心,避免彼此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google gemini io.JPG

Google为了抗衡对手OpenAI的GPT-4,宣告推出Gemini Ultra应战。

图/ 隋昱婵摄影

支撑模型运作的算力资源,也是关键。“调动外部服务的成本会日益攀升,所以目前可以观察到各家大厂除了向辉达(NVIDIA)下订单,也都积极投入自研晶片,希望打造出更贴近自家企业需求的AI晶片。”iKala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程世嘉举例说明,Google的新模型 Gemini正是采用自研晶片TPU,就连OpenAI执行长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投资一家AI晶片新创Rain AI,任谁都不想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不断垫高技术与资源门槛的同时,第二回合更看重的是谁能从生成式AI技术获利。

催生第2曲线,微软抢钱、Google拼通路

“所有人都在摸索合适的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鸿海集团旗下富智捷(MobileDrive)技术长、台大资工系教授徐宏民指出,对于微软、Google等超大型企业而言,挑战在于找到第二成长曲线,“微软的情况相对乐观,它在原有的Office工具上加入Copilot,额外向企业客户加收费用,很自然地提升服务品质与营收,最大化符合利益。但如果讨论谁是最后的市场赢家,现在定夺还太早。”

站在Google的立场,受到最直接的威胁来自搜寻业务,可能因为ChatGPT与Bing崛起而遭受打击。Generative AI年会发起人、蜂行资本技术顾问薛良斌解释:“Google主要透过消费者的参与度(engagement)向广告主收钱,这就是为什么Gmail可以免费、Google搜寻、Google Map可以免费。但接下来要如何透过生成式AI技术提供更好的搜寻服务、提高参与度并吸引广告主投放,以巩固搜寻霸主的地位,是Google的挑战。”

不仅如此,数据的“质”与“量”同样是影响企业训练模型的关键。台大电机系教授李宏毅说明,“可以想像‘模型’是一个孩童,刚出生时不知道他人的喜好,但当人类与模型有更多的互动,给予它愈多回馈,它愈能够学习和推论人类行为,才可能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语言模型。”

为了全面应战,Google将AI聊天机器人Bard导入搜寻引擎,并将AI功能整合进Meet视讯会议、云端储存空间、Google Docs,确保技术不要落后。程世嘉分析,Google正尝试把AI部署到不同通路:“之所以同时发布小型语言模型(SLM)Gemini Nano是打算将模型部署到终端应用(即Pixel手机),实现边缘运算。Google的野心是要展示通路优势,从整个生态系赢回这一局。”

Google Pixel 8

程世嘉指出,Google布局小型语言模型Gemini Nano,就是为了部署终端应用Pixel手机。

图/ Google

云端杀阵火热开打!Azure能扳倒AWS?

在生成式AI大战第二回合,云端服务是另一个战场。“随着AI的可及性提高,出现愈来愈多家企业希望在既有的大型语言模型基础上,透过fine-tuning(微调)模式训练出专属的ChatGPT。”伊云谷策略总监谭子聪分享市场现况,特别以欧美地区、数位原生的企业最感兴趣,目标是提高内容生成效率,以及降低客服与行销人员成本。

谭子聪_伊云谷策略总监_2024_01_04_蔡仁译摄-4.jpg

伊云谷策略总监谭子聪。

图/ 蔡仁译摄影

在可预期的未来,几家公有云业者有机会迎来新一波的收入。根据美国Geekwire网站报道,微软执行长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2023财年第4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Azure云端营收成长达到29%,其中约有3个百分点来自人工智慧;亚马逊执行长安迪.贾西(Andy Jassy)也表示,AI将在未来几年内为AWS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

根据研调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数据,亚马逊的AWS居冠,目前市占约32%,微软的Azure居次占23%,再来是Google Cloud占11%。这波生成式AI浪潮有没有可能让排名改变?美国财经频道CNBC报道就大胆预测:“微软已从Google手中夺走了人工智慧的领先地位,Azure接下来可能成为比AWS更重要的云端服务提供者。”

除了上述前3名的争夺,Meta率领的开源阵营也在虎视眈眈。“Meta不得不这么做(走开源路线),因为手上没有任何生产力工具,也不是云端服务业者。最聪明的作法就是跟大家一起创造双赢,甚至最后能够把应用成果拉回自己的社群媒体平台上,”简立峰评论:“这场战争还在打,很难预测谁是赢家。”

生成式AI第2回合四脚督战力盘点

生成式AI大战才进入第二回合,离终局还早,但有实力的竞争者都希望加快脚步,尽快扳回一局。“我很喜欢类比过去的历史,比如网际网络在1990年代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透过网络跟远端的朋友文字对谈,大家都很兴奋,跟今天赞叹ChatGPT文字回应的情绪相似。”徐宏民比较。

责任编辑:谢宗颖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