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AMD逆袭辉达全解读!MI300X市占翻5倍,推高CP值拿下微软、OpenAI

由辉达(NVIDIA)独秀的AI GPU版图,有机会开始松动,超微(AMD)则是最被看好能与之抗衡的企业。随着被视为将与辉达正面对决的产品“MI300X GPU”交货在即,超微未来一年的动向也备受瞩目。1月底,超微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美国投顾Aptus Capital Advisors 经理华格纳(David Wagner)表示,投资者看到晶片的巨大潜力,辉达不会是唯一赢家 。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摩尔(Joseph Moore)在2023年12月的报告指出,超微MI300系列GPU已获得微软(Microsoft)、甲骨文(Oracle)及Meta 等认可;巴克莱银行(Barclays)、萨斯奎哈纳金融公司(Susquehanna Financial)和美国投资银行 TD Cowen 等分析师也都上调对超微的评等。里托兹财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执行长布朗(Joshua Brown)表示:“超微是一档我持有还不够多的股票。”

高CP值抢市〉拿下微软、OpenAIMeta

研调分析师预估, MI300X市占率将于2024年成长约5倍,搭配执行长苏姿丰给出的营收预期,将是20亿美元以上的目标。这还不是火力全开的数字,分析师表示,由于MI300系列采用的台积电先进封装SoIC技术,产能有限,今年的出货量只能先落在30至40万张左右。

过去一年,AI几乎成为辉达的代名词,然而供不应求的市况和高昂价格,让主要客户急欲寻第二来源。企业高层透露:“我真的去辉达问,他说H100要等52周,超微当然有机会抢单。”

值得一提的是,超微认为自己不仅是“替代来源”,资料中心与加速处理全球副总裁麦克雷迪(Brad McCredie)指出:“我们是以成熟竞争者的角色在竞争。”

举例来说,超微于甫落幕的发表会上火力全开,抛出诸如“MI300X性能是H100的2.4倍”及“推理速度是H100的1.6倍”等各种效能比拼数字不断呈现于观众眼前,目的就是要告诉客户,超微产品的性能不输辉达。

SemiAnalysis分析师佩特尔(Dylan Patel)指出,效能对云端大厂来说是最重要的考量,剩下才是价格。

在关键定价方面,美股研究平台Seeking Alpha指出,超微MI300系列价格为2万美元,相较辉达H100约2.5至3万美元具有竞争力。然而MI300采用价格高昂的CoWoS封装制程制造,显见其以价抢市的操作策略。

美国财经频道CNBC报道,Meta、OpenAI和微软皆公开表明,将采用超微MI300系列GPU,除效能相近,超微产品也有助降低成本。佩特尔指出,包含微软、甲骨文、Google和AWS等云端巨头在内,已向超微订购约20.5万台MI300。超微资料中心硬件部门主管诺罗德(Forrest Norrod)对此虽未给予正面评论,但指出:“我们的商品很有竞争力,也提供足够诱因使大家采用我们的产品。”

加盖软实力〉买下新创、找框架模型库助威

另一方面,AI的特性也让“软硬绑定”成为标配。意即厂商除设计晶片,还须提供开发者软件工具。辉达于2006年推出的“CUDA”为其最大的优势,熟悉超微的人士告诉《AI资源网》:“超微的开发软件ROCm还落后CUDA约3年。”不过在超微的努力下,ROCm已日趋成熟。

像CUDA这样最底层的开发软件如同房屋地基;上面还有1层称为“框架”(framework)的软件层,好比刚盖好的毛胚屋,常见的语言如PyTorch;再往上的应用层就像装潢,不同的风格对应各种消费者,工程师会再基于此层开发如Copilot的应用,打造AI工具。

AI发展初期,打地基的底层软件最为困难,CUDA因此建立起强大护城河。但随着AI普及,不少人都希望能从“建造毛胚屋”开始开发AI应用,这也给超微新的思考方向,麦克雷迪表示,公司已将更大部分的思考方向摆在框架层甚至是应用端。

“现已不全然是与CUDA的竞争,而是提供的架构能更容易用来写程式,有多少模型可以开箱即用。”麦克雷迪说。

简单来说,超微借由支援“框架”降低AI的进入门槛,还可解决业界使用ROCm人数较少的隐忧。不仅收购AI软件新创Nod.ai,更宣布携手框架资料库新创Hugging Face,让模型在ROCm支援下更容易开发。

先进产能战〉攻下台积6%、拥最铁供应链

不过即使市场再火烫,超微仍必须和辉达竞争台积电的产能,当中关键包含先进封装CoWoS、先进制程以及台厂供应链。

元富投顾指出,辉达约占台积电CoWoS产能的45%、超微则落在6%;在先进制程部分,半导体业内人士指出,去年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获颁李国鼎奖时,黄仁勋夫妇也现身祝贺,不过当时恰逢抢产能规画之际,“夸张一点说,黄仁勋就是来向台积电确认,1.4奈米的产能要给谁。”

元富投顾报告亦显示,超微与辉达在台厂服务器供应链的重叠度高,主要厂商包含纬创、云达、华擎等几乎都有重叠,不难想像产能的紧绷状况。由于AI晶片算力强大需求也高,没有对应的制程、封装及零组件将无法落地。

那么,超微准备好应付大规模的需求了吗?麦克雷迪信心满满回应:“答案是肯定的。”他解释,超微在去年花费好几个月确保量产的产能足够,这意味着与供应链建立深厚的关系,并不担忧无法应付持续扩大中的AI商机。

逆袭王者是千古不变的热门情节,也是超微10年来的日常。从对抗昔日CPU霸主英特尔(Intel)到力拼如今的GPU王者辉达,苏姿丰会如何在赛局中找到反转拐点,各界都在关注。

责任编辑:苏柔玮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